過去曾一度消滅的大洲城天守,
在無數奇蹟的積累下,重新於現代復甦。
凝聚最高峰的匠人技術精萃,於2004年築城。
得力於挖掘調查和設計史料的發現,
並受惠於市民情感和高額寄贈等支援,因而得以實現。
敬請於完全復原江戶時代風貌的大洲城內,
度過奢華的片段時光。
以僅限大州 城下町 城堡之夜(Castle Stay)旅客體驗的方案為首,川水、山峰與城郭營造出的美麗景觀、透過木蠟和生絲走向繁榮的城鎮內孕育出的文化、文化財和史蹟交織出的美妙空間。備有用全身感受這座城鎮的呼吸,享樂當地的各種方案。
體驗 >從伊勢神宮式年遷宮(定期改造社殿)亦可得知,木造文化的日本建築不僅是發現古老建築本身的價值,同時追求以不變的形態永年維持管理,因此設計和建築技術也代代相傳。
過去全日本曾有3000座城郭。全日本僅剩17座城郭留存含建造當時設計在內的過往形貌。其中「大洲城」為全日本有史以來唯一可供住宿的城郭。
大洲城在木造復原天守當中,為得力於最多貴重史料的天守。江戶時代的古繪圖、擔任大洲藩作事方棟梁(工程職務)的中野家留存的天守木結構模型天守雛形、明治10年(1877年)拍攝的老照片。正因這些史料代代相傳,才得以奇蹟般地近乎完整重現過往面貌。
如今的大洲城之所以存在,背後亦有一段市民奮鬥的歷史。維新過後,城內的建築多遭拆建,但本丸天守、城櫓透過當地居民的保存活動才得以倖存。城櫓以重要文化財保存至今,天守雖一度因老舊化遭拆建,但作為市制施行50周年紀念事業於2004年復原。工程總額當中四成的5億2千萬日圓來自於募款、柱材當中九成來自於當地寄贈,使得復原事業順利開花結果。
為了重現與建造當時相同的結構,則必須復興傳統技術。因此由宮大工(修建寺廟的木匠)與當地木匠通力合作,完成毫無金屬釘的木結構,屋頂採用「土居葺」構法,以薄板作為屋頂,並以竹釘固定後砌瓦,壁面基底採用竹子結構,並塗上多層灰泥來取代鋼筋混凝土。此種工法大大貢獻於日本自古以來的木造文化繼承和技術傳承,因此榮獲「第一屆工藝日本大獎」。此外,這些技術也以「傳統建築工匠技術:為傳承木造建築物的傳統技術」,於2020年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遺產。